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

聰明擁有說服力

良好的表達能力對我們一生有很大的影響,因為人是群居動物,舉凡工作、生活都離不開人群。在工作上,就算有很強的專業知識或懂很多的事情,但是表達能力不好,就可能達不到想要的效率和效果;又為人父母者,若能藉由良好的溝通,分享人生經驗予子女,則能讓家庭關係更為融洽、親子情感更為親密。所以溝通是我們必須去加強的能力,因為它是生活的工具之一。
  一個人的思想必須深入,可是表達思想給別人時,就要深入淺出,讓人清楚明瞭,才不致造成誤解;本書也告訴我們可以藉由親身體驗的故事,提出統計數字,利用示範製造效果,提出好的比喻,引用專家證言或秀出展示品等來增強我們的說服力,並贏得認同,畢竟說服力所要逹到的,是一種雙贏結果。要是我們一直想要別人按我們的意思去做,那就幾近於自以為是,或耍弄技巧以擺佈他人了。
  本書還提到要培養表達自己的能力,是可以透過訓練的,所謂「熟能生巧」,要精通棊一種才藝,練習是不可或缺的,最好的方式,就是強迫自己要多說話,藉由和朋友聊天,分享生活的一二三事,也可以是一種練習,進入習慣領域,就自然不會在畏懼上台、畏懼演說了。

御風而上

看完這本書後,讓我回想起唸大四那一年,因為唸的是企業管理,又即將畢業,系上安排了一場又一場的演講,主講人有的是系裡的教授,有的是在業界很有成就的管理者,他們把自己人生的歷練當成是一本活教材,提供給我們一些建議,讓我們了解時代潮流瞬息萬變下,該做什麼樣的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,還有該如何擴展生命的寬度與深度,讓自己有限的生命能活的正向、充實、有意義。
我記得系上有一位教授說:「你們在學校所學的知識,畢業以後,保證80%以上都會忘記。教育的目的,就是要把你在學校所學的完全忘記之後,你還剩下什麼?」最後剩下來的是「氣質」。學校沒有教你氣質,但是你受過教育之後,你的氣質就會不同。他鼓勵學生不要太用功,花時間去記憶那些以後都會忘掉的科目上,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,許多新的知識,不容許你花太多時間來學習。
教授的觀點跟本書中「人文素養的培養」一節的論點有點相同,他鼓勵大學生應多提昇人文藝術素養比成績來的重要,聽一首古典音樂,看一場電影,或到美術館看個展覽,有時候人生的啟發就在那一瞬間拾得,所以要多多累積這種無價的資產。

挫折復原力讀後感

人生不如意事雖非十之八九,但十之二三應有之,碰到挫折其實不見得是壞事,若能從中吸取教訓而有所成長,然後讓往後的人生走的更順遂,也未必不是好事一椿!讀完本書後,深深覺得要享有一個快樂幸福自在的人生,擁有挫折復原力是非常必要具備的要件.書裡面提到其中二個觀點帶給我較大的啟發,即掌控自己與用別人的觀點觀察生活.

  多數的人在不知不覺中都會讓外在的人,事,物來掌控自己的快樂,只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這些無法掌握的事物上,不免傷身也傷神,自己的快樂自己決定;自己的人生應由自己操控才是,與其等待別人改變,不如自己改變,佛云智者轉心,愚者轉境,自己的心念一轉,也可能創造別人改變的契機喔~
  人事間的紛紜,如能發揮同理心,用別人的觀點去觀察事情的不同面向,那麼爭吵與誤解應該會減少很多才是.人的思考,行為模式因著本身的成長環境,人生歷練會形成一種慣性領域,事情的發生若是在經驗值內,你會覺得那是對的,變成了一種真理;一旦事情發生是在習慣之外時,就會半信半疑,甚至覺得不可思議.可是同樣的一件事,卻有可能是別人生活經驗中的真理,這種認知上的差距容易產生誤解,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,在家庭裡,夫妻因生活瑣事或金錢觀而爭執,在辦公室裡,主管與部屬因觀念立場不同而互相抱怨.在自己的真理城堡裡,別人的冒犯都是一種敵意.所以有時退一步站別人的角度去了解事情的不同面向,會發現很多事情其實是無關是非只是看法不同而已,相信只要多一點體諒,少一點計較,凡事善解,人生會是無限美好的.